“气功”的本质与原创溯源
备注:如果您的精力有限,可直接进入【无极长寿山庄】主页上端各相关子频道,通过后台智能系统自动引导您实现健康长寿目标。以下文字仅供有兴趣关注核心机理者参阅。
……
在健康长寿及养生方面,中华历史传承的理念、方法可谓丰富,例如中医药、经络、气功等,但“忽悠”也同时伴随,尤其是气功方面,充斥的忽悠垃圾早已将真知灼见埋葬于十八层之下。
在还原气功养生的本来面目前,不得不先行介绍气功与中医的结合方式和历史演化轨迹。
最原始的中医,尽管逐渐引入了《周易》中有关太极或阴阳平衡理念,但主要建树在中草药方面(例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通过服食中草药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在诊断方面,限于科技水平,主要采用“望闻问切”方式,其中重点通过“把脉”的方式来感觉病患者的生命特征。
另一方面,随着中华武术的发展,人们通过“调息、调形、调心”的吐纳修炼,逐渐认知和归纳出人体生理特性的种种迹象与身体健康水平之间的关联。如果医者在掌握医理的基础上,同时也掌握了“调息、调形、调心”之道,通过脉搏的诊断准确性必然更高。于是,“把脉”的内容逐渐增加,“脉象解析”开始成为内涵更为丰富的中医基础。
上述两个方面发展的背景下,中医与气功融为一体也就势成必然了。于是在中医界便有了三六九等,只有那种既精通医理,同时不仅修习气功,而且精研经络者,才是值得信赖的中医。在此背景下,“通经络,精气功”,开始逐渐成为“优秀中医”的标志。
再于是,经络、气功开始大热,并在利益的驱使下,从医技向民间发展,演变为“健康养生”的方法。
正所谓“有人处就有利益,有利益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忽悠”。
从基本的忽悠类型看,由于“经络”不仅涉及较为专业的认知,还与人体整个系统的运行密切相关,尤其是“针灸”技术穿插其间,非常人所能掌控,缺乏诱导大众响应的基础
。于是,大规模扩充“忽悠”大军的历史使命自然地落在“气功”头上。
“气功”一词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刘贵珍通过其编著的《气功疗法实践》而首次提出。
据查证,作为明末清初发源于河北南宫县东双庙村的《内养功》第六代传人,刘贵珍在1949年以民间养生专家的身份从农村招调(俗称收编)进入冀南行署干休所。随着其“内养功”的辅助治疗初见成效,声誉逐渐上升,后分别就职于河北省第二干休所、唐山气功疗养所、北戴河气功疗养院等。结合其临床实践结果,于1957年编著了《内养功》和《气功疗法实践》并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此刻的“气功”或“内养功”,还属于一种纯朴的,依靠“调息、调形、调心”而达到辅助理疗效果的养生功。
只是,随着经济社会模式的转变(以1978年为转折年),气功以其神秘特征开始作为“有偿传授”的首选,有关“气功”的各种忽悠开始泛滥。
今天,在中国传统强身健体方法中,最具潜在危害性的养生方法,莫过于气功养生。
之所以强调气功养生的“潜在”危害性,是因为今天的气功内涵早已不再是《气功疗法实践》中所记载的内容和纯朴的“调息、调形、调心”之道,而被附加了许多虚虚实实难以佐证其科学性的内容(包括曾经流行的什么开天眼、什么巡游三界外、什么轮子功等,即属此类),良莠难辨,贸然习练往往会导致各种伤害身体健康的情况发生。此类事例不胜枚举。
可以肯定的是,基于“调息、调形、调心”促进身体健康的气功,以及更深入地与经络相结合的气功所具备的科学性已获得广泛认同,超出此范围的气功,十之八九可定位于忽悠。
备注:
本站所有面向健康长寿的应用软件和文章均为原创(包括但不限于算法模型、软件代码、专业论文、专家文摘、理念分享与说明等),知识产权明确并做了标识隐藏处理,如需转载或改编(包括软件改编且无论改编程度如何),请注明出处为【无极长寿山庄】或标示本站域名:www.TD99.com。否则一定会闹笑话的。
【返回页首】
|